減廢鬧得全城熱烘烘,政府為了達到目標,要求討論垃圾徵費。似乎需要製做垃圾者付鈔票,付得越多,便越心疼,那應該可以減少甚至停止製做垃圾。 事情又是否這麼簡單?
還記得我幫一家企業解決他們面對的供應商問題,供應商永遠都把有問題的貨物送到生產線,生產線為了趕貨,勉強地收下,用自己的人手執漏,最後雖然趕及貨期,但用的人手多了,質素也差了。這家企業想了一個辦法,就是罰供應商,送來的貨品有問題,就罰款,這企業覺得,罰得越重,供應商越心疼,應該下次就不會再有事了。但這企業用了這手段後,不但沒有任何幫助,不合格的供應商,仍然不合格,罰到沒錢賺時,就乾脆結業。採購部非常難做,因為其他供應商相繼增加價錢,便宜的供應商不再提供服務。採購部唯有要求質量部及生產部高抬貴手,不要對供應商這麼狠。
為什麽這罰款,不能解決問題,因為這家企業沒有找出成因,只是把責任推給供應商處理,其實供應商可以提高質量的話,他們就不會送不合格貨品給顧客,最重要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提高,也沒有有能力的智者幫忙。
政府減廢其實已說了10 年。在2004 年環境保護署提出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 2005 - 2014, 便提出要在2009 年及2014 年分別達到45%及50%的固體廢物回收目標,並立法執行生產者責任計劃。現在已經2013年年底了,似乎只是空談。
政府減廢,就像我剛才的企業,只看結果,不看成因。其實要看成因,就必須找出產生固體廢物的源頭,在環保署的報告上,廢物分為家居,商業,及工業。環保署再把廢物分類,從佔比大到少的比例排列,分別是紙張,可腐爛物質,金屬,塑膠,其他及玻璃。但要處理這個問題,應該把源頭分類,先找容易控制的源頭,找出解決方案,試運行後,再把經驗應用在其他源頭上。
要把源頭分類,要借助CTQ 樹。我在以前的房屋政策已解釋了何為CTQ樹,這裡我想解釋如何找一個可以把握的問題,開展你的項目。要做一個成功的項目經理,尤其是處理這燙手山芋,必須要先選擇可以有機會成功的項目來開始。
我們試從家居源頭分拆,家居可分成有管理公司及沒管理公司2種。如要控制源頭,有管理公司的會比較容易開始。在有管理公司的這類別,還要分成級數,按管理公司能力來分,試想想,如果一間非常有系統的管理公司,就應該想到辦法如何收集廢物及如何鼓勵家居減廢。先把這些公司的管理人員招募入減廢隊伍。
接下來,便要找出為何住客會參與減廢,還記得我教的Pain, Goal, Rationale 嗎?如果你找到住客的疼苦(Pain),你便可以跟他們談目標(Goal)及改善原因了(Rationale). 住客的疼苦,假設是管理費,如果減廢可以環保,又可減少管理費,理應有一定的支持者。
有了這個支持後,你要應用變革(Change)學到的幾個元素,再跟你溫書吧! 變革若要成功,需要有3個元素 - 渴求(Desire),認知(Knowledge),技能(Skill).假設渴求有了(減管理費),就要有認知,認知是減廢的目標及計劃,接著下來,就是培訓他們什麼叫做可回收,什麼是不可回收,如何可減少製做垃圾。再加上在系統上配合,例如如何收集可回收及不可回收的固體廢物。如果在這個屋苑內,可達到垃圾分類,把可回收的垃圾能變成銀子,不可回收的廢物逐步減少, 便能把這個方法推去其他有管理公司的大廈仿效。
當然,政府在這回收上,要幫忙做好配套,例如如何安排回收公司,如何補助回收公司及參與回收的大廈。有了這補助後,政府就可計出未來需要補助的費用,才推出用者自負。因為要付費用,其他大廈可參考成功大廈的典範,降低要付的垃圾費用。
總結來說,要處理這般大的問題,先用CTQ樹分類,找一個容易成功的項目,先試運行,做一個示範單位,給其他單位仿效,便能馬到功成了。